不知不觉,立冬已至。这是冬季第一个节气,北方有习俗在这天吃饺子。
据说饺子源于“交子之时”,两种天时相交的时期,吃的饺子很有意义——如新旧年之交的大年三十、秋季与冬季之交的立冬等。
“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冬季,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北方水已能结冰,大地霜冻,泥冰一体。野鸡(雉)一类的大鸟不再多见,而河海交接处因入冬少雨水位褪去,沙滩上能看到外壳与野鸡花纹、颜色相似的大蛤(蜃),古人便有了“雉入大水为蜃”的说法。
冬季养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
冬季养生,要随顺节气的变化,贵在养“藏”,要保护住阳气,有四个立冬起居养生要点,如下所示。
一是要睡得够
入冬后,日照时间进一步缩短,晚上凉得早,清晨暖得晚,因此需“早睡、晚起”,待自然界阳气较旺时再起床。如今,年轻朋友“晚起”很常见,却无几人能做到“早睡”,年复一年如此,会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
二是保好暖
虽有“冷暖自知”,但如今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也忽视了自己身体的感受,寒气便由此在不知不觉之中入侵,常年积累,损害健康。
“上护咽喉,下护腿膝”,其中后者“下护腿膝”对女性朋友更是重要,这与女性生理期、生育以及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都自足部发出,循大腿内侧上行,如果足部、膝部、腿部保暖不够,很容易出现痛经、月经不调、腹泻、冻疮等问题。
无论年龄,爱美的女性朋友尤其要注意。许多亚健康都由日积月累而成,切勿掉以轻心。
三是晒太阳
古时又称为“负暄”,暄,此处指温暖阳光,负暄便是晒背。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背部更易吸收阳气。
晒太阳,有补钙、增强免疫力、调节心情减少抑郁和焦虑等等好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晒背时要避风,一般选择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16~17点,当晒至通体舒畅、微微汗出时即可;随时补充水分,多喝温水,使不伤阴。
四是要泡脚
泡脚有一些小窍门:
一是水的深度应盖过足部的三阴交穴,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汇的地方,亦是强壮保健穴,热水浸过这个穴位,有助于足三阴经气血运行,避免下肢寒凉。
二是泡脚刚好泡到身体微微发汗即可。三是常年脾肾虚寒者可用生姜、艾叶等物煮水泡脚。同时,对患有静脉曲张、糖尿病、动脉闭塞等病症的特殊人群来说,请遵医嘱,谨慎泡脚。
哪些食物不能错过山药
山药是典型的药食两用的保健食品,能健脾开胃,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清蒸山药、煲山药粥和蜜汁山药是三种不错的吃法。
白萝卜
萝卜有清热生津、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有助于养肺。
咳嗽痰多的人群,不妨喝点白萝卜蜂蜜水。
白菜
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
白菜帮吃起来口感比较“硬”,很多人喜欢炖着吃,这时不妨放些海带,控糖效果更好。
银耳
银耳有润肺化痰、养阴生津的作用,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排便。
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季常见的咳嗽、便秘等症状都可以吃它来缓解。
百合
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润燥的作用,中医常用它治疗肺燥或肺热咳嗽等证。
它也入心经,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的人群也适用。
不过由于百合性寒,风寒咳嗽的人群要慎用。
冬季养生,既要避寒,又要避免扰动阳气,古人认为,冬季潜藏得好,则来年身体大好。
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愿大家在百忙之中,能暂时停下来,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