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处在人体躯干部最低的位置,临近盆腔,常有秽气袭扰,又终年不得见阳光,若是脾阳虚弱水失运化或受寒湿之气,此部位最易出现湿浊停聚地。
会阴之处,人体要害所在,统摄真气运行,维持阴阳平衡。此物貌似平凡却内藏玄机。用好此物,通十二经,走三阴、补元阳、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温胃散寒、活血化瘀减轻痛经,激活女性臀部经络诸穴,促进下身血液循环。
1
在养生这个话题上
臀部是一种尴尬的常识
伏尔泰说:常识是一种“介于聪明和愚蠢之间”的东西。“说‘这人没有常识’,是一种很厉害的侮辱;说‘这人有常识’,也是一种欺侮,这意味着他并不是很笨,但缺乏天生的智力。”
在养生这个话题上,臀部就是这样一种尴尬的常识。
在中医观点里,臀部,是一个极其险恶的地方,在险恶的意义上,这个地方所独有的种种经脉通路与穴道孔洞之争,只是一种再恰当不过的背景和道具。
臀部以下的宗派及其战争,系由多种原因所造成——
臀部位于人体的背外侧,靠近盆腔;为人体任督二脉的交汇点,至关重要吃喝拉撒与男女性爱之事,均于此处掌管、肇始发源。
臀部的会阴穴,是权力斗争的主角。会阴,顾名思义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此穴的位置在阴部,与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李时珍说:“此脉才动,百脉俱通;一通百通有全坤。”
一般来说,正常人体内总会分成两个以上派系——阴与阳、任与督、寒与热、正与邪。再说得玄一点,就算各派系风调雨顺,它们可能也会与自我作不懈之斗争,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这种精神如果用在体质的改进上,当然不失为有益于自身的良性斗争。
因此,凡有经验的医家,对于臀部之下历来高度重视。道家宗师张紫阳在《八脉经》云:此一脉,上通泥丸,下透涌泉。此脉一通,和气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密宗认为:它贯通全身气脉之要隘,眠伏着一条威力巨大的灵蛇,成三蜷半之形,其头向下垂落。
历代中医认为:海底一开,百穴皆开,海底不开,任督难通。作为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此穴与是人体精气种的通道,头顶百会为阳接天气,臀下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小肠之下,灵龟之上,此乃天地逐日生气之根,产铅之地也”。
2
女人的事情总是复杂得多
堪堪不幸的是,臀部处在人体躯干部最低的位置,临近盆腔,常有秽气袭扰,又终年不得见阳光,若是脾阳虚弱水失运化或受寒湿之气,此部位最易出现湿浊停聚地。尤以现代人久坐少动,极易造成此部血液循环不畅、瘀血停滞。
若“此处受损,则男不能藏精,女不能蓄血”。还容易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病变。轻则导致女性白带异常增多色黄黏稠、会阴部异味瘙痒,腰骶部下坠酸痛等不适。倘若寒湿交阻,则痰瘀郁结在子宫(卵巢)部位,更会形成子宫及其附件的黏连、囊肿等异常。
古今中外,女人的事情总是比男人复杂得多,且不说细腻多变如海底针的心思,就以下半身的名目繁多的病种来说,足以让那群单细胞的男人陷入懵懂。以至于药王孙思邈也哀叹:“宁治十个男人,不愿意治一个女人”。
庆幸的是,在与数种妇科疾病缠斗多年之后,孙思邈发现了一个宝贝:艾绒,“但凡用艾灸温灸治疗妇科病,感觉就不是太复杂了”——往往在用艾灸温灸治疗某一病症时,不知不觉地把另外一种病也治好了。
这一发现也为其后历代中医实践所验证:气得温则行、血遇寒则凝,臀部的督脉、太阳、少阳等经络如果为寒湿所伤,就会出现气滞血瘀,此时以动态灸之法,能益气助阳、散寒止痛,预防和减轻坐骨神经痛、痔疮等疾病的形成,艾灸激活臀部的经络诸穴,可促进女性臀部的血液循环,令阴道反射性出现温暖发热收缩等感觉,从而增强女性性生活的合谐度,改善女性的性冷淡、性高潮缺乏等异常。
《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絶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男性用此物,也有通经活络、回阳救逆的作用。
3
艾绒通脉,以坐为优
为什么艾绒坐垫对女人特适合?
因为妇科病,大多数是由于寒湿、气滞血淤,经络堵塞、血虚等引起的,女性也因会阴部位构造复杂易滋生毒素邪气。
如果女人体内的环境或气象不好,就像是没有阳光的寒湿天气或冰冷的冬天,久而久之,当然就会气滞血淤,经络不通畅,代谢的垃圾产物无法排出,新鲜血液无法正常运送到,自然就会生各种各样的病。
要根治好这么多的病,只有改变好体内的环境或气象。艾灸温灸能补元阳、散寒祛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用艾灸温灸把体内的气象变得阳光明眉,就会冰雪消融,一切阴霾就会消散、经络通畅。艾灸温灸主要是创造条件,补充元阳,靠人自己来调理,自己的神比最高明的医生和昂贵的护肤品,要强百倍、千倍,还大大省钱。
▲艾草可食可用,外用理气血、逐寒湿。
艾草食用有烹饪之繁琐,艾灸有工序拿捏烟熏火燎之扰,而最省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则是直接用上等艾绒制作坐垫,时时置于臀下,滋养会阴海底。清代名医吴尚先在《理瀹骈文》里说:若内服药不能达到或恐伤胃气者,以坐为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