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社会培养讲文明、知礼仪、懂礼貌、正品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兖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引领,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专题活动等方面全面展开。
01逸兴遄飞,青天可揽月中华传统文化之大美,大美无声;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不禁令人心驰神往。
兖州区实验小学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以集团教学教研中心为龙头,带领骨干教师内挖学校底蕴、外访专家名校,多次参与省、市级传统文化相关会议,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全体师生同学习、共成长。
集团成立了传统文化研究团队,组建传统文化学科中心教研组,探索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模式,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了“课题研究为引领,课程开发为载体,课堂+线上教学为渠道,经典诵读为形式,专题活动为展台”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开创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相结合的创新之路,促进校园内处处有国韵,生生皆风雅。02端语庄容,养浩气清韵学校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做实,深化学校文化内涵,营造文明校园氛围,立德树人。集团重视教师传统文化理论素养提升,多次聘请传统文化教育名师、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我事之师。并开展多种课题研讨,鼓励老师走进名家经典课堂,学习名校名家的先进理念,进行国学培训、朗诵培训,拓宽教师传统文化知识面,注重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流程和要领。集团注重传统文化校园建设,精心设计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从室外、室内两个空间双重方面展开规划。室内空间主要由教室文化、楼道文化、走廊文化(名诗古词)、办公室文化、校史陈列室等建筑空间组成。室外空间主要由电子显示屏(展示学校、教师和学生风采,经典诗词)、电子广播系统(播放诗词经典、古诗今唱等)和宣传橱窗组成。通过优雅环境的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内心深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结合学校和地域特色,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雅韵古声”爱上小古文,食育课程,红色诗词,李杜诗词诵读,书法课程,花棍舞课间操等,让传统文化教育从校本课程走进学生心中,激发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国学经典诵读,读书朗诵会,开笔礼,毕业礼等,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载体,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润泽心灵,知礼明礼,让“美行成习”成为校园的新风尚。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途径,集团倡导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集团以传统文化课堂为切入点,举办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讨活动,骨干教师率先垂范,上好传统文化展示课,探索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模式。
胡琳老师和张冬辉老师运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吟唱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学生交流古代故事、讨论正反事例、讲述自身经历等方式,体会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刻道理。初步探索出“特色导入,启其灵”“读典明理,唤其声”“对照辩思,唤其心”“智慧践行,唤其身”“布置作业,践其行”的“一启智,二明理,三正身”的实小集团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之路,使学生知行合一,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古文教学在了解原文原意的基础上渗透德育元素,使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和师长,尊重地方风俗习惯,与人交流注意个人言行举止,注重对方感受,甚至细微到用餐的礼节;提升了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变得文质彬彬、落落大方;与众不同的儒雅气质自然地显露出来,成为有知识、有礼貌、有道德、有修养的新时期儒雅学生。03临溪登山,悟自反思授课后,校领导及老师们就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说课教师进行课程深度剖析之后,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课的见解和提议,交流研讨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基本框架及育人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和提升。如何上好传统文化课,如何提高传统文化课堂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传统文化课堂是利用“传统文化原文原意教育学生”,这种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原文原意,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创设情境,运用其中的德育元素教育学生,熏陶学生心灵,端正品行,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年,兖州区实验小学被评为济宁市传统文化示范校,年集团正在建设“诗教之光——传统文化模拟5D”体验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培养具有“礼·孝·善·信·志·洁”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传承古贤经略,播种栋梁之苗。”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我们在区教体局的直接领导下,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契机,以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抓手,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美德,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实小扎根,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兖润芝兰,处处经典雅韵;实小内外,个个儒雅少年。
END撰稿:教育教学中心传统文化工作室
照片:各校区教研室
编辑:马青
审核:晏广生??李青?赵卫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