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随着“针灸热”、“中医热”的遍及,中医药的传播、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从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青蒿素
到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奥运会健儿身上的东方“黑科技”——火罐
到各大影视剧对中医药文化的普及
再到现在大家对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视,无不体现着中医的影响已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明医离不开好药
热爱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的发展复兴都离不开好的中药材,中药的组成、配伍和药效甚至决定了一个医生医术水平的高低。
那么中药要如何鉴别好坏呢?
现代不少中医爱好者,对中药的了解多停留在书本上,而对其形态、味道、品质鉴别等往往不甚了解!
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除了药材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赋予的药用价值,后天的加工炮制、采收、制剂等多个环节,也会影响其最终的药效。每多一个视角的了解,就对药材多一份认识,也对健康多一份保障。
比如我们常听闻的“九大仙草之首的”石斛,就有铁皮石斛、霍山石斛、紫皮石斛、鼓槌石斛等多个品种。
而其中究竟有何差异,如何鉴别?如何使用?使用新鲜的好,还是干燥的饮片好?除了其滋阴养胃的功效,临床使用中有哪些人群不适合用石斛?
再比如,很多人止咳只知道买川贝母,却不知其实浙贝母也是很好的止咳化痰药。顾名思义,川贝母主产于四川,浙贝母主产于浙江,“一方水土养一方贝母”,所以这两种贝母虽然功效类似,但其实有极大的区别。
浙贝母擅长于宣肺清热,而川贝母擅长于清热润肺。川贝母一般是研末吞服,而浙贝母通常入煎剂。而川贝母与浙贝母在形态上该如何鉴别,多数人却不甚了解!
再如,大家都知道东阿阿胶,而不知道行内的叫法多样,用于区分其差异:东阿阿胶,阿胶,驴皮胶,杂胶等,为何会有这么多叫法?除了品牌,好的阿胶究竟该如何鉴别?
10月13日下午,君和学堂特别邀请君和堂药品质量控制总监傅兴圣,带领大家从不同角度认识《伤寒论》中的常用药,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想法,也欢迎随时给我们留言。
傅兴圣
君和堂药品质量控制总监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硕士,师从著名中药学家王春根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原院长),主管中药师,五年政府药检所药检工作经验,熟悉GMP及相关行业法规。
现场福利
·与讲师充分沟通:小型沙龙,可与讲师充分的沟通交流;
·常见贵系药材鉴别:人参、石斛、阿胶、川贝等;
·常见药材品鉴:黄芪、当归、桃仁、山药等;
·君和堂养生茶;
·精美神秘礼包。
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
10月13日,周六下午
14:30-15:00活动签到
15:00-17:00常见中药材品鉴
活动地点:上海市徐汇区凯旋路号2楼君和堂(地铁1、4号线上海体育馆站7号口出右转步行3分钟即到。)
招募人数:15人(为保障与讲师的充分沟通,本次活动为小型沙龙)
报名途径:添加小君君报名
报名费用:本次活动为公益活动,仅收取茶水费50元/人
关于君和学堂
君和堂致力于为中医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这里,中医爱好者们,
不仅可以深入的了解中医文化,
学习健康养生知识,
还可以和中医专家面对面进行交流。
出品:君和堂中医连锁集团
策划:君和堂市场部
文稿:小君君
编辑:小君君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