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凯支招痛经速速缓解法

痛经最早记载于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总结前人的经验,一般认为痛经多由情志不调(恼怒、抑郁等)、经期受寒、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原因引起。虽然我们可以尽量远离这些疼痛的导火线,但有时候确实也避之不及。一旦发生疼痛,除了依赖止痛药,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让你平安度过每月的那几天呢?

建议女性朋友在经期前和经期后分别按压这些穴位方法来调理身体:

经前开四关:

四关,指双手虎口处的合谷穴,和双脚对应位置处的太冲穴。这四个位置是人体气机通畅的关键位置,按之有助舒畅心情,舒缓抑郁或发怒的情绪,从而调畅气血,缓解经期疼痛。

在足背面,从第一二脚趾中间向后轻轻按压,能摸到明显的骨间隙所造成的凹陷,就是太冲穴。

将手掌伸直,拇食指分开,在第二掌骨的中点边缘处取合谷穴。将另一手拇指立起,用指尖沿第二掌骨中点骨边用力按下,持续一分钟,此时会感觉到明显的酸胀或酸痛感,甚至会向手指或手腕部放散。

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第一次找血海穴时,可以找朋友帮忙,一个人坐下屈膝,另外一个人以对侧手掌按住她的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所点的位置就是血海穴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先找到内踝尖,沿内踝尖向上推按,可以摸到胫骨的后缘,这里就是足太阴脾经在小腿部的循行线。内踝尖向上约一掌(四指并拢为一掌)处为三阴交穴。

经后养血点按:

在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的中点处,拇指指尖立起,用力掐按,使酸胀感向足跟部放散,每次3-5分钟的点按。

取足三里时先要找到它上面的犊鼻,当我们屈膝时,髌骨与髌骨下方的韧带(髌韧带)外侧凹陷内就是犊鼻穴,自犊鼻向下约一掌,旁开胫骨前缘一横中指宽,即为足三里穴。用力点按此穴,点按一分钟后可略放松,改点为揉,一分钟后再施点法,如此反复3-5次。

TIPS:自我按摩法在月经前3-7天,每夜睡前仰卧,用双手掌根自脐部往下部由轻而重,下推下,约5分钟,然后用掌根在腹部顺时针地环摩腹部5-10次。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肚在脐周反复旋转按摩3-5分钟,最好产生温热感。从大腿内侧,脚踝骨内侧到脚骨的沿线,用手的根部及手指的指腹按摩,能消除下腹部的紧张。用拇指按压在尾骶骨上方,找出感觉舒服的地方,重点性地按揉该处3-5分钟。

背后按摩自己不方便操作,可以找家人帮助。俯卧位趴在床上,体位要舒适自然。按摩者用手掌或掌根从自上而下,从颈根部位推至臀部,反复进行多次。然后用手掌或掌根揉摩腰骶部3-5分钟。用按压法在八髎(可用拇指在骶骨部位按压,找出最舒适点)、肾俞、命门、脾俞、肝俞、腰眼等穴位处进行揉按,每穴1分钟左右,以局部出现酸胀,或有向下反射感为好。用整个手掌紧贴腰骶部,以指尖垂直于脊柱的方向来回快速摩擦2-3分钟,使局部出现灼热感。最后再用自上而下的推法操作几次结束。

以上方法要求经前1周开始自我按摩,每日1次,直到月经来为止。此外,平日有空闲时间便可以进行,最关键的是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jhtj/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