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女性逾半数患有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在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存在呢?
来,先花一分钟
给家中老人做一道数学题
具体算法:OSTA指数=(体重-年龄)×0.2
结果小于-4,属于高风险;
结果在-4~-1之间,属于中风险;
结果大于-1,属于小风险。
举例说明,体重45公斤、年龄70岁的人,风险程度为(45-70)×0.2=-5,说明患骨质疏松症风险高。
此工具基于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绝经后妇女的研究,收集多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并进行骨密度测定,从中筛选出11个与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的风险因素,再经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能最好体现敏感度和特异度的2项简易筛查指标,即年龄和体重。
如何确诊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查是最常见的确诊骨质疏松的方式,美国的指南指出,以上人群需要定期做骨密度检查:
65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
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
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
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
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
国家已经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调整生活方式。
营养、阳光、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三大法宝。
摄入富含钙(虾皮,芝麻酱,紫菜,海带等)、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并每天摄入牛奶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规律适度的运动:游泳或在水里走路对骨质疏松的人来说最为合适,其他抗阻运动如举哑铃及慢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都很适合骨质疏松患者,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
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mg,维生素D为U/d;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mg,65岁以上老年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U/d,除去每日通过饮食约摄入元素钙mg,故尚需补充元素钙~mg/d,而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维生素D摄入量剂量可为~U/d。
补钙的原则是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遵医嘱给予钙剂补充。
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补充维生素D制剂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
得了骨质疏松怎么办?
1
钙剂和维生素D
当日常饮食不能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时,特别是中国的中老年人,日常饮食通常都难以达到钙摄入的标准,这个时候就需要额外补充钙剂了。但是仅仅补充钙剂是不够的,同时还摄入包括维生素D在内的多种维生素。所以骨质疏松不是光吃钙片就能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均衡饮食。
2
抗骨质疏松药物
如果把人体骨骼比作是房子,那么钙剂和维生素D是原材料,破骨细胞搞拆迁的,而成骨细胞是搞建设的。年纪大了,搞建设的整不过搞拆迁的,那么就算有原料,骨量还是不可避免的丢失。因此抑制骨破坏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对骨质疏松患者也非常重要。相关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3
预防危险事件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骨折。骨质疏松老人摔倒最容易引起桡骨远端骨折、腰椎压缩骨折、髋部骨折。一旦骨折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雨雪天气应当尽量不出门以避免摔倒,剧烈咳嗽,幅度过大的运动等危险动作也应该避免。
如果家里有严重骨质疏松且年龄较大的老人,生活中一些小细节如在家里的卫生间装上扶手,蹲便改坐便,买一根拐杖,是每一个子女都能做,且应该做到的事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