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痛经中医来帮忙
痛经是十分常见妇科疾病之一,根据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女性痛经发病率为56.05%。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影响女性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其发生与内分泌、体质、遗传等因素有关。一、痛经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记载“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中医认为引发痛经的因素有很多,个人体质、情志因素、外感六淫、起居不慎等。痛经疾病和冲任、胞宫、气血变化密切的关系。痛经大多虚实夹杂,经期前后,气血变化急剧,外邪易入侵或本身精血亏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胞宫失养,即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二、痛经的中医治疗:中医对痛经的治疗方法形式多样,通过辨证运用中药复方加减、针灸取穴、敷贴和心理干预疗法治疗等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中药复方治疗:中药复方治疗痛经围绕其总的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再根据具体辩证其寒热虚实进行复方灵活加减治疗。)以寒湿凝滞为主者,治以温经散寒祛湿,化瘀止痛。运用《古今医鉴》温经汤或少腹逐瘀汤、吴茱萸汤、藁本细辛四物汤、当归四逆汤加减等治疗。2)以气滞血瘀为主者,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运用《医林改错》膈下逐淤汤加减或香附四物汤、疏肝解郁逐瘀汤、琥珀散为主方治疗。3)以气血虚弱为者,治以补血养血益气。运用《正体类要》八珍汤加减或黄芪建中汤、圣愈汤、益气养血止痛汤等。4)以肝肾亏虚为主者,治以滋养肝肾。运用《傅青主女科》调肝汤加减滋养肾水,涵养肝木或乙癸滋血汤方配伍补肾精,养肝血,调经止痛。5)以湿热瘀结为主者,治以清热散热。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丸或当归芍药散合易黄汤治疗肝郁血虚生热引起的痛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外治法:临床上常采用针灸、拔火罐、耳豆、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疗法等治疗方法。中药外敷治疗痛经常取神阙、关元、中极并配合温和灸进行治疗。采用针灸治疗是在经前3-5天开始针刺,至经期疼痛消失为止,通过辨证分析,选取相应的穴位,常用的穴位有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敷贴疗法运用中药和穴位的有效结合,敷贴中用药一般以温性中药为主要成分,选取关元、子宫、次髎、腰阳关等穴位,在三伏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以“平衡”为原则采用按法、摩法、揉法以及点穴等进行治疗,调和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最后,痛经还可以结合中药保留灌肠、局部理疗等有效治疗。3、心理干预治疗: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心理精神因素也是痛经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主要是从饮食、运动、卫生及通过心理支持疗法、认知疗法、放松疗法、催眠疗法等方面进行干预,使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精神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三、痛经的预防:、“治未病”思想应用在痛经治疗中,女性自身对痛经要重视、平时吃过多生冷及辛辣食品、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在经期洗凉水、吃寒性食物等,均会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2、健康指导)注意保暖、饮食,不食寒凉食物;经期使用温水洗脸洗脚,有助于缓解疼痛。2)避免劳累,经期避免游泳、盆浴、泡温泉等,避免逆行感染;3)保持心情舒畅,不紧张、不恐惧;4)有妇科相关疾病,要积极治疗,避免痛经加重,根据病情对症治疗。5)经前或经期可以饮用黑木耳红枣饮或姜枣红糖水,对缓解寒痛有一定作用。扫码